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終止文化部黑箱作業 之文化決策並 傾聽南台灣在地藝文聲音 聯署聲明



反對文化部黑箱作業之文化決策並傾聽南台灣在地藝文聲音 聯署聲明

一、前言:


經過多年來南北藝文資源的分配不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以下簡稱衛武營)的建設是臺灣近二十五年來最重大的表演藝術工程,不僅在政治上傳遞出平衡南北藝文資源的意涵,在實務上同時也肩負著南部在地表演團隊扶植、創作人才的培育、觀眾人口養成與推廣等重要使命,進而成為臺灣文化展演與國際接軌的重要舞台。近日頻傳,在黑箱作業下,文化部已幾近決議讓「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轄下的「臺灣豫劇團」進駐衛武營,並已開始討論中心落成後的空間使用分配。若此傳言為真,文化部不僅再度用台北的眼光看天下,漠視南台灣在地藝文界與觀眾的需求,對於南臺灣的藝文發展更是極大的傷害。 

二、團隊進駐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場館之法源依據 


「臺灣豫劇團」雖隸屬國家,但不可抹滅之事實為其亦座處高雄土地六十年,屬高雄藝文團隊之ㄧ員,除提攜許多南部藝文後進外,
並與團隊併肩同負藝文環境之經營使命,不僅深獲南台灣藝文界高度的敬重,在藝術成就上絕對具有該劇種應得的推廣、保存價值。綜觀中外,能獲邀駐館的團隊皆為深受國內外推崇的一時之選,在進駐法源可議及沒有傾聽在地深耕已久之藝文界聲音下,公部門再次顯露文化決策之粗糙。試問龍應台部長,未經討論下台北的藝文界與觀眾能夠接受「臺灣豫劇團」進駐台北兩廳院,並成為鎮館之團嗎? 「臺灣豫劇團」之定位面對衛武營此新興之國際演出場館,能夠協助經營品牌、開發觀眾、並且提升場館的國際能見度嗎?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此謂國家級之場館未來發展與經營理念為何?臺灣其他表演團隊是否也可以申請進駐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轄下的場館?
進駐的標準與辦法為何? 上述一連串的提問請龍應台部長回應,並在獲得社會共識前,終止「臺灣豫劇團」進駐衛武營的所有討論與規劃,避免讓該團在政治指示下成為被質疑的目標,撕扯南部藝文界為藝文環境打拼的革命情感。

三、文化不容許霸權與複製,須具因地制宜的國際觀 


放大格局來看「臺灣豫劇團」計劃進駐衛武營事件,其實只是冰山一角,凸顯文化部漠視衛武營對南台灣表演藝術發展的重要性。落成在即,居然尚未完備組織,亦未規劃開幕演出,人不禁懷疑是否將淪為台北兩廳院節目的南部巡演點,而喪失主體性。藝術發展需要在地深耕,人才培育更是一重要的環節,南臺灣表演藝術相關的高等院校如國立嘉義大學音樂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國立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系及音樂系、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及音樂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音樂系、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系及劇場藝術系、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及藝術管理與藝術經紀學位學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系…等,是否能夠與衛武營連結,發展出具有南部特色的國際性節目,同時也帶動在地藝文團隊的文藝復興;而不是惡性循環在文化部的密室政治下,人才只能輸出(台北)轉輸入(作品),最終依舊是由台北研發出所謂代表台灣的作品,南部僅是代工及銷售,浪費了上百億的民脂民膏興建衛武營這個沒有在地靈魂的“房子”。

四、結語 


馬總統念茲在茲的推動文化立國,然而沒有在地藝文團體與觀眾的支持,再好的表演場地也將淪為廢墟。南臺灣藝文人士殷切期盼的衛武營即將於民國103 年落成啟用,表演團隊皆戮力以赴的提升藝術品質與開發潛在觀眾,為的就是不讓衛武營淪為蚊子館。在此懇請龍應台部長及文化部的官員們,傾聽南部人的聲音,尊重南部人的需求。除了立即終止「臺灣豫劇團」進駐衛武營之規劃工作外,同時也盡早廣納海內外優秀人才,建置以衛武營為主體的經營管理團隊,千萬不要讓衛武營與南臺灣藝文發展再次淪為密室政治下的犧牲品。

◎ 聯署聲明要點: 


1. 盡速規劃國內外優秀人才成立衛武營駐館團隊。

2. 恢復政府原先規劃給「臺灣豫劇團」的園區規劃,以表對傳統藝術最大的敬重。

3. 舉辦各式公聽會廣納建言,盡早確認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組織定位與營運發展方向。

4. 南台灣表演團隊雖然弱勢但未失志,請以尊重的心態盡速規劃各式方案以協助團隊成長,並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投身南台灣的藝文發展。



欲參與聯署者,請下載下列表格,填妥姓名電話,傳真至07~385574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